USB接口
1. USB标准的迭代
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(通用串行总线)的缩写,这是一个外部总线标准,作用是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。 最初的USB 0.7版本由英特尔、康柏、IBM和微软在1994年联合提出。

时至今日,USB作为所有电脑的必备接口,已发展了三代。USB 1.1和USB 3.1分别是USB 1.0和USB 3.0的改良版,并不是迭代的技术标准。
最新的USB 3.1 Gen.2甚至可以直接兼容USB 1.0的设备,这种极强的兼容性(向下兼容)大幅度降低了普及难度。
在USB 3.1标准下,3.0版本有时也会被认为是USB 3.1 Gen.1(即Generation 1,一代),最新的USB 3.1标准则为Gen.2。
USB 3.1可以说是目前USB标准最重要的一代,因为其功能和作用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:带宽翻倍提升,大幅度增强供电能力。
这使得USB不仅仅是一个数据传输标准,更意味着可以将USB在更多场景下应用——为笔记本电脑供电,外接高分辨率屏幕,一个接口同时连接多个设备等等。
2. USB接口

2.1. USB 1.0-2.0标准下
2.1.1 Type-A/B
2.1.2 mini-A/B
2.1.3 micro-A/B
2.2. USB 3.0/3.1标准下
2.2.1 Type-A
2.2.2 Type-B
2.2.3 micro-B
2.2.4 Type-C
3. 未来趋势——USB Type-C
USB Type-C (USB-C) 接口共有24个触点,远超现有的USB 2.0/3.0的4/9个触点,这种接口理论上就可实现更强的性能,对于各种协议也有更好的兼容性。
对于不同的产品来说,USB-C接口采用的是不同协议标准,有可能是USB 2.0,也有可能是USB 3.0/3.1标准,还有一部分高端产品的USB-C接口更是采用雷电3协议。
USB-C只是USB接口的一种物理形态,并不决定传输协议种类.
USB-C优势不仅仅在于无需分正反面随意插拔,不会轻易地因为力道不对损害接口,更重要的是它兼容多种传输协议,功能强大,且体积纤小,非常适合应用于超极本和智能手机产品中。